“我今年快90歲了,一個人住,家庭條件又不好,多虧了‘心貼心’這麼多年的關心和照顧,每週都安排工作人員到府服務。以前多是打掃衛生,如今他們的服務項目越來越多,經常還有護理員提供專業醫療服務呢。有他們在,我這把老骨頭可以多活幾年。”近日,家住鼓樓區鳳凰街道鳳凰二村社區的趙金蘭老人説。
趙金蘭的話,從側面反映了我市居家養老服務的一個顯著變化:從簡單生活照料到專業綜合護理。
韓品嵋説,心貼心老年人服務中心的居家養老服務網從開始運作到現在,服務的老人逐月增多,從第一個月的75人逐漸增加到5000多人。服務內容也從單一的鐘點工服務,拓展到生活照料、康復護理、保健娛樂、精神慰藉等多方位服務。
新的問題接踵而來。隨著老齡化程度加劇,失能半失能老人、有精神健康問題的老人增加,老人和家屬希望社會能提供相關服務。
想要尋找優秀貼心的替假護理可以隨時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,或者是以WhatsApp、傳真、電郵等任何一種方式聯繫我們,24小時隨時為你服務是我們的承諾,相信我們為你提供最專業的服務可以讓你收穫喜悅和安心。前不久,我市出臺《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的實施意見》,一大亮點就是推進社區、居家和機構養老優勢互補、融合發展,讓老人們在家裏就能享受到養老院裏的貼心服務。其中包括,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,為居家的失能失智、半失能等老年人提供“機構化”養老服務。
記者了解到,設立家庭養老床位就是依託養老機構和專業醫療服務機構,讓在家養老的老人享受到與入住養老院或醫院同等的專業護理服務。去年我市在秦淮區等區試點,很受老人和家屬歡迎,今年已在全市全面試點該做法,讓更多老人不用去養老院,就能享受到養老院的專業服務。
“生活照料等是基本服務,目前我們還追求有特色的關愛失智老人服務。”韓品嵋告訴記者,關愛失智老人包括失智老人日間照料、康樂活動、老人家屬喘息服務等,這一系列服務滿足了失智老人、老人家屬的急切需要。
據市民政局統計,截至去年年底,全市1200多個城鄉社區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428個,已實現社區全覆蓋,服務內容涵蓋助餐、助浴、助醫、到府探望、到府護理、精神關愛、開展家庭養老床位等14個方面。
相關文章:
張翰和鄭爽分手,馬天宇告訴鄭爽,願意去呵護她;周傑倫要娶的人是昆淩,蔡依林在金曲獎十二分鐘歌舞換衣十套,賣力表演;湯唯公佈婚訊,另一半是《晚秋》的導演,人們感歎,故事的女主角從來都不屬於男主角,而是屬於講故事的人。
局外人,往往一廂情願,沒有經歷他們的人生,卻用自己的思想權衡他們的內心,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,我們需要的,是去祝福。
算了下,半年之久沒有動筆了,當然平時那些隨手寫下的字句就忽略不計了。不是忙的連寫文的時間都沒有,更多的,是提筆那刻,寫上幾段,就沒有了最初那一閃而過的靈感,於是,草草收場,滿目空缺,空空如也。
前幾年,喜歡用文字把自己的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,把整顆心都暴露給別人看,那個時候的年少輕愁,被敏感的內心放大著,渲染著,恨不得全世界的人和自己一起來分享這些微小的悲傷,仿佛別人知道了那些瑣事、那種種心緒後,自己的心就會得到安慰。如今,卻沒有了年少的那份勇氣,習慣了隱藏心情。寫下的東西,也僅僅是文字表面,甚至不敢去表達自己,怕被曲解,怕被褻瀆。因為我知道,沒有人可以做到感同身受,所以沒必要再把自己發生的一切強加給別人看,於是,過往也被擱淺。
如果重新回過頭去——大三,是平淡卻又安穩的。如同昨天在青島博物館看到的那般——凝聚,是一種力量。當生活沉澱,留下的,才是永垂不朽。博物館陳列的是滿滿的故事,我們敵不過光陰似箭,時間的洪荒把過往湮沒,卻盜不走萬物之靈。文物會訴說,它們巋然不動,凝聚住的,是那個時代的鮮活。
我喜歡思索,尤其是一個人走路的片刻。記得朋友說過,他自己在路上的時候,是什麼都看不到的,因為有好多事需要思考,然後計畫著怎樣去做。大三的日子,閑下來就往自習室跑,坐在F區裏拼命占來的貼著粉紅色桌紙的座位上,哪怕沒看幾道題,沒寫幾頁筆記,心裏也是愉悅的。靜下心之後,才發現,年少時那些為賦新詞強說的愁緒,就像是清晨的薄霧,被風一吹就會消散。而隨後真正到來的黑暗般的巨大壓力,才讓年輕的身軀變的挺拔——學霸的世界,可望而不可即。
我欣賞那些學霸,他們有一顆強大的內心,充實的過活。這一點,我自愧不如。他們可以把時間安排好,在洪荒之中巧妙的躲閃,本身,就是優勝劣汰中的佼佼者。這是一個應當吃苦的年紀,一個容不下半點僥倖的現實的時代。
畢業季的校園,有種難以言喻的蒼涼。帶不走的四年,被收集廢品的叔叔阿姨胡亂的撿起。那些曾經被擺放在特定位置的瓶瓶罐罐,丟掉後便成了廢品車上的雜物。在其中躲閃著穿行,說不出來的滋味。看到了明年的我們,明年這個時節,也會是這般蒼涼。
一個人離家,在外呆久了,就有了兩種鄉愁。會想念遠方的親人,而若離開,便又想念這裏的青春。無論如何,我是會留在這裏的,留在這個盛開過我青春的地方。而年少,就讓它留在故鄉,那是最純真的過往,有親人,有我埋頭苦讀的青澀身影。
人越長大,越期待一個擁有另一半的未來。想像自己為人妻、為人母的無限晴朗,就算大雨,也不再只是淋濕我一個人的眼睛、一個人的心、一個人的歲月,而是我們一起,牽著手,走走停停。我也會嫁人。畢業之後,穩定下工作,找一個當地人嫁掉,和他相守在這片彌漫著我整個青春的悲與喜的土地上。我想我會幸福的。他一定不會欺負我,一定不會讓我傷心。將來要嫁的人,一定會對我好。
就像樸槿惠說的那樣:“只要視真誠為道路上的燈塔,絕望也能鍛煉我。”我有一顆虔誠的心,一直努力著,我相信上天不會辜負我,會給我一個好的未來,一個好的歸宿。
無數次的行走在自習室與宿舍間的漫漫長路上,晚上十點的時候,分外靜謐。我戴著耳機,聽不到世界的嘈雜,習慣了走夜路,也不再害怕,走“保研路”的那段日子也這樣過來了。這條自習的路上,還有同我一樣歸去的路人,會有種莫名的歸屬感,從而覺得,夜沒有那麼黑,路,沒有那麼長。被稀疏的燈光拉長的身影,跳動在遠方,凝聚住過往。那道光影的背後,是我們一直稱呼的,痛苦與喜悅參半的,成長驪歌。